1.“誠”在中國儒家哲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。它既是天道的范疇,又是人道的范疇。從天道方面來說,“誠”是宇宙的本體、屬性和功能,是宇宙的生命和動力。孟子說:“至誠而不動者,未之有也,不誠未有能動者也?!睆娜说婪矫鎭碚f,“誠”是道德生活的準則和至上的價值目標。荀子指出:“夫誠者,君子之所守也,而政事之本也?!比寮野选罢\”提高到政事的高度來認識,其政治倫理在當代也具有警世作用。
“誠”又有真誠、信誠、立誠與精誠之分,下列表現(xiàn)屬于“精誠”的是( )
A.大公無私、情動于衷
B.堅持不懈、不斷進取
C.不計利害、不繞彎子
D.信守諾言、說話算數(shù)
2.為引導城市的良性發(fā)展,讓城市規(guī)劃得到認同,公眾參與尤為重要。歐盟國家的城、鎮(zhèn)及同級別地方行政單位享有很大的自主權。歐盟的9萬個城鎮(zhèn)行政機構每年的開支占歐盟所有公共支出的1/3,在城市規(guī)劃、吸引投資等方面城市政府也可以大展拳腳。歐洲國家城市政府的角色從被動的地方“職能部門”變成了引導、激勵、改革、創(chuàng)新與合作過程的促進者,能夠調動、利用地方各種社會資源和社會力量,通過協(xié)商、合作過程,改變城市面貌,改善社區(qū)經(jīng)濟和社會生活狀況。
這段文字主要想傳遞的信息是( )。
A.歐洲國家地方行政單位的自主權是實現(xiàn)“公眾參與”的具體途徑和方式
B.歐盟國家的城、鎮(zhèn)及同級別的地方行政單位享有很大的自主權
C.歐盟國家的城、鎮(zhèn)及同級別的地方行政單位在歐洲國家的管理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
D.歐洲國家只有充分發(fā)揮城市政府的職能,才能實現(xiàn)國家的發(fā)展和城市面貌的改變
3.所謂“泛智”,在夸美紐斯看來,是指廣泛的、全面的智慧。而泛智教育則是實現(xiàn)泛智理想的工具。泛智教育強調兩點,一是普及教育,一切男女兒童,不論貧富貴賤,“人人均應受教育”;二是“人人均需學習一切”。對此,夸美紐斯作了明確的說明:“我們希望有一種智慧的學校,而且是全面智慧的學校即泛智學校,也就是泛智工場。在那里,人人許可受教育,在那里可以學習當前和將來生活上所需要的一切學科,并且學得十分完善”。
對這段文字概括最為準確的是( )。
A.泛智教育的對象是廣泛的平等的
B.泛智教育是全面發(fā)展的教育
C.泛智學校教給學生所需要的一切
D.泛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
4.每個人的德性都與公共生活緊密相關?,F(xiàn)代國家中的公民,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分子,離不開公共生活。公共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,就是完全超越利己動機的公益慈善。事實上,追問人的本性,每個社會成員都有向善、為善的一面。與其說這是完成他的社會責任,不如說這會給他帶來助人的喜悅和歡愉。這既是本性,也是權利。那種片面地將公益慈善視為社會精英特權或某些組織禁臠的思想,是無視人之本性的陋見,不利于公共倫理和公共道德的形成,是阻礙現(xiàn)代公民意識生成的絆腳石。
這段文字意在強調( )。
A.德性與公共生活緊密相關
B.行善給人帶來喜悅和歡愉
C.做善事是社會成員的權利
D.不正確的慈善觀危害甚大
5.當下中國文學描寫官斗、職斗、婚斗、家斗的作品比較流行,這些作品中包含了不少對日常生活中權術和心機的描寫。這樣的寫作有可能削弱文學對社會的積極影響。文學有必要與正義結盟,形成詩性正義,以提升生活。
作者想表達的主要觀點是( )
A.當下文學作品的社會影響力有下降的趨勢
B.流行作品未必是好作品,這需要時間的檢驗
C.文學不應過度渲染權術機詐,否則有可能泯滅正義
D.生活中沒那么多權術機詐,文學創(chuàng)作應該貼近生活,不能閉門造車
河北公務員考試網(wǎng)(http://www.wanmacheng.com/)解析 題目或解析有誤,我要糾錯。
1.答案: B
解析:
據(jù)提問可知此題屬于詞語理解題。
大公無私、情動于衷是“立誠”;堅持不懈、不斷進取為“精誠”;不計利害、不繞彎子是“真誠”;信守諾言、說話算數(shù)是“信誠”。
所謂“立誠”,即強調一個字“立”,大公無私、情動于中這都是需要長期的作為而形成,大公無私是立出來的,不是說出來的;堅持不懈、不斷進取即為精益求精,精心維持,故為“精誠”;不計利害、不繞彎子更好理解,不饒彎子,即直來直去,豪爽為人,故為“真誠”;信守諾言、說話算數(shù)強調的則是信,有信用,即“信誠”。故正確答案選擇B。
2.答案: A
解析: 文段開頭有表示程度的詞語“尤為重要”,強調公眾參與對于城市良性發(fā)展的重要性。文段最后的“能夠調動、利用地方各種社會資源和社會力量”正是發(fā)動“公眾參與”的具體體現(xiàn)。故文段主要說的是地方行政單位行使充分的自主權對于實現(xiàn)“公眾參與”的重要作用,文段論述的主體是歐洲國家地方行政單位的自主權。A項是對文段主旨的正確概括。B項表述過于片面;C項過于籠統(tǒng);D項論述的主體錯誤。本題正確答案為A。
3.答案: D
解析:
本段文字論述的核心是“泛智教育”問題,“泛智教育”的核心是一切人學習一切。受教育的人是沒有區(qū)別的,即一切人;所要學習的東西是全面的,即一切事物;看選項,只有D項表述最為準確。A 、B兩項都是側重于“泛智教育”的某一個方面,片面;C項是對“泛智教育”教育形式的具體說明,不是材料論述的主體,屬偷換概念。故答案選D。
4.答案: C
解析:
據(jù)提問知此題為隱含主旨題。
文段出現(xiàn)了表示轉折的關聯(lián)詞語“事實上”,該詞后面將會出現(xiàn)重點內容。作者主要想表達“助人的喜悅和歡愉既是本性,也是權利”,不是僅僅為了”完成他的社會責任“。故C項最符合此意。A項與主旨無關,B項不夠到位。文段并非強調不正確的慈善觀的危害,故D不選。
故正確答案為C。
5.答案: C
解析:
文段先指出當下中國文學描寫了許多生活中的權術和機詐,接著指出這種現(xiàn)象的危害有可能削弱文學對社會的積極影響,最后得出結論,文學應與正義結盟。可見作者想表達的是文學應多體現(xiàn)正義,少描寫些權術、機詐。C項與此表述一致,為正確答案。